常用工具软件课程教学反思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已日益普及每个家庭。普及计算机教育、提高全民族的计算机文化是实现信息化的保证。《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这门学科在现今已成为了一门具有引导性的基础课程,《常用工具软件》课程的开设越来越有必要。在整个教学过程,这门课始终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主动地探究,通过学习常用的工具软件挖掘出更多更有用的软件使用技巧来配合我们计算机各项软件的使用,这样的课程,群体性主体参与率高,使学生真正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成功乐趣。整个教学过程的突出特点是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使用软件的欲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我做了如下反思:
一、注重学生的学习心理
教师在备课中的“备学生”这一步是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一步。因此备课时必须对一节课全盘考虑,做好安排,诸如哪些内容由学生自学,哪些问题由教师启发学生独立解答等等。让学生们知道使用常用工具软件后如何的便利快捷而且准确性高,从而使他们在心理上接受新软件的使用与出现。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强大动力。在课程设计上面,我们要尽可能的引起同学们对此软件的兴趣。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那么,他在学习中所付出的精力和在学习方面产生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因此,课堂上我常常引导同学们挖掘这个软件的一些容易忽略但是很有用的技巧,让学生对这款软件产生兴趣进而主动参与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三、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营造民主、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关键所在。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让课堂能够活起来,让学生也能够在和谐的氛围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课堂上我经常组织同学们进行分小组练习,或者一个计算机能力较强的同学与一个计算机能力略差的同学进行合作,这样相互补充的气氛极浓,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们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能力,轻松愉快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而且对学习软件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课程,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既要注重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布置,也要注重学习的主动性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既要重视学习结果,也要重视学习过程。因此在课堂上我经常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帮助学生萌发创新意识,产生创新的欲望和兴趣,同时采用探索式和任务驱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让学生感受成功的愉悦
中职学生普遍存在极强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要想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在课堂上就要为学生创造成功的环境和条件,这才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因此我会给一些平时对课程兴趣不足的同学安排一个小任务,让他们在研究透彻后在教师机上带领大家完成。这些同学们通过给其他同学讲解,自己也建立了自信,对本门课程就不会那么排斥了。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同学们掌握了很多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学习兴趣也大大提升。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思考设计本门课程的教学方法,以便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增强课程的实用效果。(邰睿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