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树下怀古

首页    校报稿件    合欢树下怀古

    09b89d1ebd0e48dbd64bac508570fe4

    仲夏时节,我回趟老家得空时在村里走了走、看了看。因为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个角角落落,都曾留下了我美好的童年记忆。行走至祖宅院子的大门前,又看到了那大绒花树。高大的树干,冠形如伞,绿叶似羽,越发的觉得老而弥坚。

自落户此地,人们口耳相传,称绒花,是因其花开之时,形似绒球,花色淡红,清香袭人,甚是好看。其实此树学名合欢 若说树龄,已逾百年。稽考根源,此树为学旺(生于清光24年)老爷当年所栽。老太爷当年是乡里远近有名的木匠,其技艺现传至孙辈。民国年间,到晋南营作见此树甚是奇异,又宜于庭院栽种,于是压枝育苗的方法,培植幼苗一株,历千辛万苦方才带回老家移栽成功。

有趣的是:其叶片以茎为对称轴,以太阳的起落为时间节点,俩俩一对,日出而开,日落而合,像一对对作息规律的恩爱夫妻,与人无求,与世无争,咋不让人喜爱,咋不惹人怜惜它存在的价值,已是超凡脱俗寓意吉祥,字也就当之无愧了。

合欢树承载着我对故乡思念,寄托着我无尽的乡愁。驻足树下,凝思感叹:家族百年,生息五代,沧桑巨变,物是人非,它一一见证过;再有百年,今人作古,继往开来,但愿它仍能历久弥新。

相对于内原有的三株宋代千年古槐,这颗合欢树是幸运的。但是谁又能保证以后的以后、将来的将来,它不再遭遇古槐一样的劫难?村头的关帝庙内,道光二十年王氏先祖所立的《护树碑约》尚在,然不允许私自取用永不许砍的谆谆教诲,却被后代子孙忘得干干净净,或是天灾、或为人祸、或因时世,总之在时光荏苒中已不复存在。

怀古而思:耕读传家乃至理之言。我们家族兴衰四百年,无不与文化、家风、家教息息相关。要想承前启后,只有文气不绝,方能一脉传承,家国天下,无出其右。(王转向)

2019年6月29日 16:17
浏览量:0
收藏